微信张小龙4小时演讲化成一句话:简单才能伟大!
2019-01-10 13:56:41
  • 0
  • 0
  • 0
  • 0

张小龙从晚上7点半讲到12点,讲了几万字。中途休息了三四次,但是退场的观众却不多。

中国最牛产品经理真是名不虚传。这4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到底讲了什么?

磐石之心将这几万字的演讲,简化为5000多字,提纲挈领的帮你把重要的内容展示出来。由于现场撰写,可能有错别字与纰漏,还请见谅。

1

微信是什么?

微信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异类,我听到这种说法,感觉很自豪。因为异类,就意味着与众不同。我认为,与众不同和优秀是同义词。

大家知道乔布斯设计苹果的原则是什么?他从博朗公司学到了好产品的十条原则:创意、有用、优美、易用、含蓄、诚实、经久不衰、细节、环保、少体现设计。

微信没有外界所谓的“克制”,只是遵循做好产品的十条原则。你可以用这十条去衡量任何产品,看它是否是好的产品。

微信不会为了流量去改变这种简单的设计理念。马上就要春节了,估计大家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番茄炒蛋”APP,但是微信从没有因为节日而改变过。

追求流量变现,会让设计工作变味。我十分感谢微软,它教会我如何做好产品。大学毕业后,我自己一个人做了一款Foxmail邮箱,自己做代码、做文档,坚持产品设计的简单有用原则,而不是为了获取用户的目的。

你们知道PC互联网时代,流量最大的网页是什么?不是Google,而是IE浏览器的404页面。

但是微软并没有在这个页面加入广告。这就像微信,从没在启动页加过任何广告,这是目前中国打开率最高的页面。你永远看到的是一个人在仰望月球或地球。

微信的这种坚守,并不是因为用户量很大了才会去坚守,而是从最初诞生的那天起就这样。

微信诞生前,我带领团队把QQ邮箱做到了中国第一。在邮箱中加入了“阅读空间”和一个广播功能,这是社交产品的雏形。

后来,kik的诞生让我看到手机社交工具的机会,于是开始开发微信。微信起初使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对这个产品并没有很大把握。

后来,用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才选择从QQ好友导入几个自己想要邀请他用微信的人。

很庆幸,我们坚守住底线,没有大规模的导入QQ用户。让用户自然增长,可以走的更加稳健。

每次更新版本,总是有5亿人在骂,有1亿人在教我们做产品。但是我们仍然会坚守自己对产品的理解,不会太考虑外界的声音。

我们也相信,用户很快会适应这种改变,对过去的版本反而不适应了。

2

微信的初心。

微信的初心是什么?也可以叫做原动力,是内心的认知和原动力。

第一个原动力,好的工具。我以前做Foxmail,就是这样,自己做代码、做文档。

大部分用户都习惯了非常糟糕的用户体验,所以不再对工具感兴趣了。我们能否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微信的底线是做个好工具,可以用很多年,经久不衰。

微信如何与时俱进?微信有个口号,微信必须要变化,因为互联网的迭代速度非常快。我们的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为何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种”太普通,不容易被人记住,而“一个”就很特别。

比如,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这都是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很恐惧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就像“附近的人”功能。

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公众平台是微信诞生后第二年发布的。为什么是订阅的关系,因为不想用户被垃圾信息轰炸,而是自己选择自己要看的信息。

平台不能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是短视的。我们要造福更多人。我们目的是帮助拥有好服务的人在平台上获取利益。

比如,一个好的盲人按摩师,不需要租好的地角开店,而是通过公众号宣传自己的服务,在任何的位置都能去出售服务。

小程序、小游戏,都是为了帮助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获得该有的回报。用互联网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资源、资金、出身的不平等,让每一个认真做事的普通人都可以成功。

各种各样的小程序,小游戏的激励机制,都是为了让真正可以创造价值的人不会因为资源、资金、社会地位等而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看不懂,为何那么多APP把自己的目标变成获得用户停留时间,这是违背技术初衷的。

什么是最有效的技术,是帮助用户,而不是绑架用户的时间。

比如,资讯类的APP,应该让用户最快的看到自己想要的资讯,而不是用一些垃圾信息把用户留住。搜索APP,是让用户快速找到信息,而不是为了停留时间给用户制造障碍。

微信从没做过为用户停留时长而做设计的事情,以后也不会做。

3

小程序怎么看?

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我不认为这对微信有什么压力。因为,每个企业的人不同,理念不同。

最重要的是,做小程序的初衷是什么?微信是围绕,为有价值的人创造回报。而不是为了更多留住用户,更多获取流量。

微信小程序是去中心化的,我们不希望自己打造几个TOP小程序。我们要保持公平,即使是腾讯自己投资的企业,我们也不会有倾斜。

目前,可能会做得不够好,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倾斜,但未来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努力做到公平。

小程序是为了解决APP需要下载安装的问题,让用户不用下载就可以使用。而对于开发者来说,给它更多编辑框架、控件,让每个开发者都可以开发出不那么难看的小程序。

小程序还不能说非常成功,但是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线下是扫码,线上是搜索和社交来获取小程序。比如,通过搜索去获取一个小程序,直接进入小程序,我们都在尝试各种方式,哪种最好。

用户搜索一个小程序,结果跳出很多个,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我们会根据用户评价来做小程序的排序。

小程序发通知的能力是不是要给所有开发者开放?这会让小程序变成垃圾信息的发源地。我们考虑在用户认可的条件下,才可以发1-3条消息过去。

小程序的找回,现在是通过下拉微信可以找到,但是这都不是最终方式,我们仍在尝试更好地方式。

4

小游戏。

小游戏如果从商业来说,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满意,与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因为,小游戏中真正原创的,优秀的游戏还不是很多。获得收入并不是我们关心的,也没有KPI的压力。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它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游戏作为载体,去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

一个小学生也可以去创造一个小游戏,让班里的同学去玩。不希望看到未来小游戏的收入又增加了多少,而是看到有多少创意游戏诞生。

希望更多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利用小游戏去做开发,创造出更新颖、更与众不同的小游戏。

而那些做PC游戏的老手,会将旧的游戏设计模式带入小游戏,这反而不是小游戏的初心。

5

公众号的原动力。

公众平台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但是却是被用的最好的领域。

最近公众号做了改版,在看一看里增加了个好看。很多人在公众号初期,获得了大量的粉丝,享受了流量的红利。

初期是80%的阅读在朋友圈完成,这是被好友挑选出的内容,主动看得反而占比少。

公众号改版好几次,为了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实际上也没提升阅读率。

公众号必须要强化好内容的吸引力,如何让好内容涌现。我们要想办法去鼓励好内容,这才是根本。

比如,新改版的“好看”,打击洗稿。如何让内容变得更好,这对平台是巨大的挑战。

公众号APP是为了方便编辑公众号内容,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众号内容的创作。当然,目前这个APP没有做到这一点。

6

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

微信是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社交工具。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人在社群里的最大诉求是什么,是不被群体排斥。

比如,大家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夸张的旅游照片,以吸引关注,这就是因为人不想被社群排斥。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朋友圈为何只能发照片不能发文字?如果你要推广自己人设的时候,用照片更简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好一句话。

每次发微博,发朋友圈,我都会想一下,我想表达我怎样的人设。普通人则是为了发朋友圈去强化自己的短处。

人设推广有作用,也会有副作用。比如,每天发旅游照片的人,你会问,他怎么每天都在旅游?

朋友圈给大家的认知是都不想用了。其实,大家会把自己周边的人当成全世界的人,这是一种假象。

而真相是,朋友圈的用户数仍然在增长,每天有7.5亿人去看朋友圈,每人平均看10次。

看朋友圈是每个微信用户必须完成的社交任务。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线上的社交,是最高效的社交工具。

想清楚一个人在线下是如何社交的,就知道在线上社交是如何最高效的。

线下是通过饭局、聊天去社交,这种社交方式是低效率的。朋友圈本质是开创了新的社交场所,是一个广场。你每天都从一个广场走过,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的朋友圈,你可以看他们在讨论什么,也可以不参与。

这个过程,你会发现自己参与了朋友们的讨论,完成了一天的社交任务。

你点赞、留言,你们的共同好友都可以看到,这会让你的压力很大。

我们在考虑,如何让人在社交中减少压力?于是,一些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了,这会让朋友之间反目了。

这个三天可见功能,超过1亿人在用。说明有这种需求的人非常多。

如果重新做一次朋友圈,我会怎么做?我会把个人相册设置成私密的,与朋友圈分开。

可以把最好的照片放在个人相册中,给你最想让他看的人去看。

未来大家需要十分轻松的社交工具,这让大家可以更愿意去表达自己。

微信做“视频动态”就是希望为社交的人减压,是去开辟一种新的社交方式,而不是说微信进军视频领域了。

Twitter是一款很伟大的产品,它影响了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

当时微博的输入框里有个提示“你在想什么?”微信是一个手机APP,没有强大的PC端,这是和微博的本质不同。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你带着手机在移动,会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会对真实环境做出反应。

微信朋友圈可以记录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是记录和拍摄本身并不是人的需求,展示才是需求。你可以看下自己拍了那么多的照片和视频,却很少再回头去看。

微信的视频动态,是为了让人去记录真实的事情,让自己的朋友可以看到。

但是这并不是和一个朋友圈一样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全新的社交方式让用户在拍视频的时候获得参与社交的好处或回报。

你看视频动态的发布按钮,不是发表,而是“就这样”,这是为了让你减少发视频的压力。可以拍任何视频,让你可以展示给朋友自己真实的一面。

朋友圈是传统社交,每个人都为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视频动态”是为了让你可以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也可以获得好友的点赞。

后续会不断迭代一些版本,让我们的利用“视频动态”表达真实一面的初心得以实现。

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比照片大得多,未来终究会替代照片的,我们希望通过“视频动态”的引导来让人的社交变得更加真实。

微信每做一个事情,就会被人说要与谁PK了,这很奇怪。你看,我们做这个视频动态,与别的产品根本没有关系。

记得,我在2010年的时候,写过一句话:要做大众阅读的产品。当时在QQ邮箱里做的阅读空间,并不是大众的阅读产品,很难达到一个量级。

虽然我们以为自己做的很好,但是在PC上确实很难做到很大的用户量。

朋友圈发布的第一个版本,就可以将其他文章发到朋友圈里,让更多人看到。

由于大部分的人是不愿意去阅读的,因此少数人去采集了,发到朋友圈给别人看。

但朋友圈并不是为阅读而生,而是为了社交,阅读只是社交的一部分。大家分享的文章,也是自己认同的文章,希望转发给朋友圈看。

所以,在朋友圈之外,要开辟一个关于阅读的圈子。我们做了“看一看”,又做了“好看”,以及“机器推荐”内容。

对于社交推荐,大家对它理解可能有些不够深入。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人性的。

现实中,我们接纳信息,不是去图书馆,而是通过周边人的推荐来决定。比如,我们读的书,都是别人推荐给我的。我看的电影也不是根据榜单,而是朋友推荐给我的。

本质上,很难说什么内容是更好地,而是适不适合你。

微信很难去决定将什么好内容推荐给你,而是要通过社交去筛选和推荐,这可能更适合你。

机器人推荐的坏处是,总是推荐你似乎感兴趣的内容,可能长期会导致你的认知走偏。

而社交推荐可以做到纠偏,这更人性化。所以我更倾向于更多的通过社交推荐来做内容,“好看”功能的出现,这让看一看的团队很兴奋,因为带动了用户去打开看一看。

只有超过5个好看的内容,才会被展示在看一看中。微信中的好友越来越复杂,这会让朋友圈里的内容、“好看”的内容变得更加多维度,这会丰富你的认知。

一些人认为,自己好友点的“好看”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甚至是观点相反。

这其实反而是好事。当你保持对不同圈层的关注,可以打开自己看世界的另一个窗口。

“好看”功能还是很粗糙,也不美观,这只是1.0版本,未来会不断迭代。

7

打败微信的只有自己。

微信已经有10亿用户了,发展了8年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微信团队一直在问,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而不是KPI是什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3-5年就是一个周期,变化确实很快。但是我们仍然会坚守做产品的初衷和意义,这让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威胁永远不是来自对手,而是来自我们自己。我们能否做好组织优化,能否继续保持创新,保持突破的能力,这才决定我们的未来。

我很庆幸,能在做微信这款10亿级产品的时候把我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产品中。我承认我自己很独裁,这是为了保证产品有灵魂。

在这里要感谢团队的容忍、配合。我也为微信团队的每个人感到骄傲。

最后以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8

简单才能伟大!

听了四小时的演讲,已经是深夜11点36分,我着急将今天的文章发布出去。

在听的过程中,内心感触万千。张小龙的演讲我产生多次共鸣,多次共振!

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很简单的人。这让他可以回归本质,回归人性去思考问题。

伟大的产品设计师,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哲学家,都是简单的人。

比如,乔布斯、稻盛和夫,以及华为的任正非。他们的每一次讲话都十分简单,却赢得最多鼓掌。

我想这就是简单的力量。老子一部《道德经》只讲了一个道理:简单。

这就像是分子运动论,越是结构简单的分子,它越是稳定,越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练,越是坚硬无比,比如,C分子组成的钻石。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一个简单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去做一个简单的企业,简单的产品,这会让企业走向基业长青,走向伟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