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始人张志东提出“科技向善”,他才是真的佛系中年男
2018-01-22 12:50:35
  • 0
  • 0
  • 0
  • 0

看到一篇文章《腾讯创始人张志东:信息过载时代 科技如何向善?》,颇有感触。

这是已经退出腾讯管理层的前CTO张志东在腾讯研究院发起的“科技向善”研讨会上做的主题演讲。

这篇演讲的主要观点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手机上网,也带来了健康过载、信息过载、人际过载的问题。他认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否有能力应对和正向的鼓励机制。他还相信,用心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产品之间并不矛盾。

在演讲中,他举了《王者荣耀》为了防孩子沉迷而做得产品设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微信在辟谣方面利用产品设计和技术手段防止那些初级网民上当受骗。

张志东在演讲中说,三年前我离任腾讯的管理团队后,可以有多些时间来观察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从一名专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的CTO变为一名观察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旁观者”,这让张志东比产品开发者们有更加清醒的头脑。这可以帮助腾讯在快速前进的道路上不会过度背离社会、道德和法制,而这才是发展技术,研发科技产品的最大价值。

张志东能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一点也不意外。这让我想起2011年4月,磐石之心曾与张志东先生一起游杭州西湖,几个小时里他始终面带睿智的微笑,一脸向善的佛像,他才是真正的佛系中年人。

“科技向善”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能力

这个冬天青岛的雾霾十分严重,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何北京把雾霾治理好了,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雾霾却越来越严重。

雾霾本质上讲,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在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之下,雾霾是同GDP一起产生的。2017年冬天,北京的雾霾减少是由周边200公里内高污染工厂、作坊的全面关停、有河北等地农村集体禁止煤炭取暖、有北京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这一系列举措让北京重现蓝天,但是也让周边地区的很多工业、制造业、小工厂停业,这些从业者收入减少。或者说是河北、天津等地为北京蓝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青岛是山东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工业、制造业大市。有上百家高污染企业,这关系到90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青岛只能将市内诸如青钢、海晶化工等大型高污染企业迁出市区,但是仍距离青岛市区只几十公里。

而周边的潍坊、高密也同样是工业大市,与青岛是平级的关系,青岛既不能关掉自己的GDP和就业人口来源,也没有权力去关掉临市的工业。更没有资金和财力去补贴周边农村煤改气取暖。

所以治理雾霾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放弃工业、制造业,要有城市为此做出牺牲。如果说治理雾霾是“科技向善”,显然“向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能力。只有像北京这样拥有足够能力(资金、资源、话语权)的城市,才可能完成“科技向善”。青岛这样的城市,只能眼看着雾霾一天比一天严重。

腾讯研究院发起“科技向善”是可行的,因为腾讯每日净利润上亿元,拥有10亿用户,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思考“科技向善”。而且在面对儿童、老人等没有自控力和辨识力的新网民的时候,腾讯所涉及的游戏、资讯、社交、社群、电商、支付等所有业务,都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有张志东这种“旁观者”为腾讯这艘大船“挑毛病”,真的是非常幸运的。这些关系到社会、道德、法律的问题,就像是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山”,即使是坦泰尼克号碰上了也很难幸免。更何况,社会、道德和法律跟随科技互联网变化的速度要慢得多,这更增加了危险性。

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科技向善”

除了张志东所讲的科技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发展带来的“健康过载、信息过载、人际过载”的问题,现在和将来的人工智能会带来更多问题。如果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只关心盈利,其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为发展GDP而产生雾霾的危害。

前几日,某宝因未明确向用户提供收集个人信息而遭遇工信部问责。某头条同样因收集与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问题被问责。显然,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业务的时候与人的隐私之间产生了矛盾。

在2017年6月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里对获取、使用个人隐私信息有明确规定。但是如何更好的执行这些规定?工信部不可能去查看每一款APP的权限和获取用户信息的方式,这首先还是要企业自律,要懂得“科技向善”的道理。

有位群友,在微信群里发了两个截图表明,自己自拍一张照片后,竟然在某手机资讯APP上被推荐一篇与自己头戴饰物一模一样的相关资讯。他被这样的“人工智能”震惊了:“我拍什么照片,竟然一个手机资讯APP全知道。”

如果手机资讯APP真的在用户不知情的条件下,扫描手机相册,并机器识图后推荐资讯,这确实会让每一位手机使用者感到不安。

除了关于个人隐私的问题之外,在未来无人驾驶的时代,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在遇到路人过马路的时候,是保护路人,还是保护车上的乘客?如果是人类在驾驶,我想每个人可能会做出TA自己的判断。而作为机器,它如何去做判断?

有很多网友看了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的机器人,可以轻松完成跳跃、翻跟斗、奔跑等人类才能完成的动作后,不无震惊。他们担心有公司去制造杀人机器人,用于攻击。

未来,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发展与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制之间的矛盾出现。而“科技向善”应该成为每一个科技公司的“座右铭”,因为当科技产品具备智能之后,监管机构无法用细致、全面的条条框框去约束他们,只能依靠企业自我约束。

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绝不是为了产生让人窒息的雾霾。企业不能只为了盈利去肆无忌惮的做产品和研发,而是要时刻以“科技向善”为宗旨,否则其带来的恶果将比雾霾严重一万倍。

这时候,我不由得想起谷歌(Google)的一位创始人于1999年提出了“永不作恶”的企业宗旨。不作恶,不仅是谷歌的承诺,现在应该写入每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里。

最后,也呼吁每一位读者都分享此文,让更多的科技互联网公司能够在赚钱的同时思考如何“科技向善”,如何不作恶。(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